6月20日,绛县紫家峪,空山新雨后。 在向导侯大爷的指引下,记者沿着紫家峪谷底的水泥小径蜿蜒前行。此行的目的,是要采访一名紫金山中的养蜂人。 一路上,山色苍苍,流水潺潺。深入峪中大约五六里,我们来到一处建在矮崖上的院落前。院中的狗,听到陌生人来,“汪汪”地叫个不停。 出来迎接我们的老人,大约六十来岁,头发花白,面色黝黑,一脸沧桑。短袖衫上汗渍清晰可见,但他的嘴角总有让人一见而生亲切感的微笑。 这就是我们要采访的养蜂人——李建旺。
创业:“蜂”回路转
在这个大概有200平方米的院子中,散放着四五十只蜂箱,由于是阴天,记者并没看到群蜂乱舞的景象。李建旺大爷说,这里只是他两处养蜂点的一个,他一共有百十来箱蜂。 记者曾在临猗等处的苹果园中、油菜地边看到过,有不少养蜂人,侍弄着规模更大的蜂群。那么李建旺养的蜂,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我养的是土蜂,他们养的是洋蜂。”李大爷说。 “什么是土蜂?”记者惊奇,“和蜜蜂还不一样?” 使劲唤醒自己的记忆,记者对于什么是土蜂,仍然没有印象。小时候我们也不小心被什么马蜂、土蜂蜇过的,只是之后,看见院子里、屋檐下的蜂群,便一律消灭;看见野外花丛中飞舞的蜂儿,便敬而远之。到如今,终究没有什么印象了。 记者心想:大概,土蜂与蜜蜂的区别,就是山猪与家猪的区别了。 “我父亲就是养蜂人。”李大爷说,“他养的是洋蜂。自从(上世纪)80年代我接手后,就不养洋蜂,改养土蜂了。” “为啥改了呢?” “养洋蜂的人太多了。” “那这土蜂是怎样养起来的?” “一点点弄呗!”李大爷笑嘻嘻地说,“我在山上到处找,把一窝窝野蜂刨出来。在蜂箱里刷上蜜,吸引它们在箱子里筑巢。后来,蜂群扩大,就不用咱操心了。它们自然繁殖。往往出去采蜜的蜂,还能带一群野蜂来咱这儿安家呢。” “嘿,您这可是无本的买卖啊!”记者感叹说,“好比一匹放到草原上的马,出去一匹,回来时,还带着一群呢!” “世上哪有什么无本的买卖。全是我们这大山的功劳!要是山秃了,水枯了,还有我们的活路吗?” 是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维护我们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管理:“蜂”景无限
“那您这些蜂,日常是怎么管理的?一定很辛苦吧!”在被李大爷带着去看土蜂蜜源——漫山山花的路上,记者略显无知地问。 “不用管,这土蜂,越管越不行,越不管越好!”李大爷叉着手,在山路上不紧不慢地走,也不紧不慢地答。 “咱们能管点儿啥呢?人家自己生,自己长,自己养活自己,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拍热,没有人管,人家活得更好!” “道法自然!”记者不由感叹,说一口本地话、听起来很难懂的李大爷,不经意讲出了一个贯通古今的大道理。听李大爷谈养蜂,就像重读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驼传》一样,小事物里有大智慧! “可不是呢!”一路陪伴的侯大爷插话说,“别人也从他这儿引了一些蜂群回去,但就是养不活。只有他能养活!” “您搞野蜂驯化,在这几十年,有过什么曲折的故事吗?”如同央视七套《致富经》节目的编导,一定要在主人公创业成功之前,播入一段失败的、涅槃的经历一样,记者也想听听李大爷失败的故事。 “没有!”李大爷的回答,出乎记者意料。 “养土蜂,啥也不用管,越管越不行。也不用啥投资,也不必用大卡车拉着蜂箱万里追花。你说能有啥曲折?” 好幸福的人啊!“天灾没有,人祸也没有?” “嗯,要说人祸,也有一点儿,就是有一年冬天,让人偷走了十几箱蜂,损失了五六千块钱。”
收入:“蜂”生水起
“您养蜂这效益怎么样啊?”记者问。 “养土蜂,蜂蜜产量肯定要比洋蜂少些。但咱这土蜂蜜,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药用价值,都要比洋蜂蜜高许多。” “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时下流行的‘土’概念,如土鸡、土布等,越土越好?” “不是那样简单,这优点多着呢!”李大爷扳着手指,给记者一一讲述他的土蜂蜜的好处,“一是咱这蜂,在紫金山中,采百样花。它采的蜜,营养成分肯定要比那些洋蜂蜜高一些、全面一些。咱这紫金山,有各种中药材,据说还有灵芝、冬虫夏草呐!你说能不好吗?二是咱这峰蜜,纯天然无污染。这大山,山清水秀,空气又好,又没有人打农药。不像果园里,还要喷洒农药。土蜂这小东西,本身就是个医生,你喷点别的东西,它能闻到味儿;闻到味儿,就不到那儿去采蜜了。” “那您收入怎么样啊?”记者追问。 “收入不好说,主要是蜂蜜不好卖。咱这蜜,好倒是好,但是现在市场上洋蜜多,有的还掺了糖,掺了水,人家包装得好,人们见多了这些东西,再看咱这土蜂蜜,反倒不认为是真货,还硬说咱这是假货,哎!” 看着李大爷的苦恼和无奈,记者又是一番感叹,这不就是人们常常抨击的社会“逆向淘汰”嘛! “咱老农民,又不会开拓市场。所以只好等着一些商人上门收购,人家在咱这儿收购是一斤十来块钱,卖到市场上,能卖四五十块钱,钱都让人家挣走了!” 看来,李大爷只会搞生产,不会搞流通。不过,这是时下不少农民的通病。但“病则病矣”,李大爷每年还是有着三四万元的收入,与运城本地普通白领的收入也要相差无几了。好的时候,一百来箱蜂,一次要割150余斤蜜,能收入两千来元呢。
记者:李亚峰 (责任编辑:张军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