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义 见习 杨 琳 仲夏的河东大地,犹如一幅山明水秀的人文生态画卷。 站在新绛县下船庄汾河大桥上,昔日“千疮百孔”、遭受洪水洗礼的坝坡上如今机声隆隆、热火朝天;徜徉于汾河公园的健康步道,两侧湿地里蛙鸣阵阵、芦苇依依;漫步贝联珠贯的盐湖堤埝,小桥流水、野鸭嬉戏,一派“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景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我市不断做好做活“水文章”,致力于打通水系治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跑出生态治理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度。 “二重唱”保护“母亲河” 5月19日,站在新绛县古交镇下船庄汾河大桥上放眼望去,一湾汾河自东向西奔流不息,河两岸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压路机一字排开……70多台大型机械来来往往,工人们挽起袖子正在认真作业,一场为期50天的汾河堤防治理达标工程如火如荼拉开大幕。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汾河新绛段干流堤防治理达标工程的古交一段,涉及翠岭村、王村以及下船庄3个村落,全长近4.5公里。”新绛县河长制工作办公室主任王瑞霞介绍说,“针对堤防不达标问题,县里重点从堤防水毁修复、堤防加高培厚、堤防退建、险工段防护、穿堤建筑物改造这5个方面入手解决。” 据悉,总投资2.67亿元的汾河新绛段干流堤防治理达标工程共分为5个工区,于4月25日起全面同步施工,重点对汾河新绛段两岸长达23.4公里的不达标堤坝进行修复治理。 截至目前,各工区共进场各类车辆260余台,已完成堤防清表22万立方米,进度达到清表总工程量的98%;土方填筑日进度可达8万立方米,已完成87万立方米,达到土方填筑总工程量的38%,预计在今年6月主汛期到来前完成主体工程。已运行30多年、“风烛残年”的老旧堤坝,如今正脱胎换骨、涅槃重生。 “下一步,待堤坝修整完成之后,将会铺设沥青路面,堤岸采用生态护坡方法,构筑起名副其实的绿色屏障。”王瑞霞激动地说,“汾河新绛段干流堤防治理达标工程竣工后,两侧堤坝的防洪标准将达到二十年一遇。同时,两岸坝顶路面将达沿汾旅游公路建设标准,实现美观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一手抓堤防治理,一手抓生态修复。2019年起,按照“防洪排涝工程,人文生态公园”的规划理念,新绛县通过河岸整治完善防洪体系,运用旋转钢坝调控改善水系面貌,在汾河城区段打造现代生态公园。 站在新绛县东环路汾河大桥上环顾四周,钟鼓广场、乱锦飞鸿、亲水栈道、银杏大道、稚趣园、樱花园等59处大小景点星罗棋布,“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城市会客厅”,俨然一幅水清景美、城河一体的优美画卷。 “总投资5.67亿元的汾河公园,于今年5月19日验收完工。公园辖区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包括陆地绿化面积约75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公园植物类型共计137种,栽植各种苗木1.9万余株。”新绛县山安水利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明介绍说,“公园自东向西规划4个功能区,即生态湿地区、文化体验区、健康运动区、郊野体验区。” 漫步在汾河公园的健康步道,鸟语花香,野蜂飞舞,蛙鸣伴身……如人间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步道前方也就是汾河流经城区段的起点,是汾河湿地公园。此处7个大小不一的湿地,起着净化水质的效能。”李俊明说,“汾河两岸共有湿地26万平方米,河水经此净化过滤,水质明显提升,惹得越来越多候鸟‘光顾’,风景这边独好!” 平时,汾河生态公园水光潋滟、环境优美,是一条人文生态景观长廊;汛期,它功能强大、设施完备,是一道道防洪排涝安全屏障,从而实现汾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无独有偶,素有运城“母亲河”之称的涑水河,也奏响了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二重唱”。近年来,我市统筹涑水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和修复,发挥沿线资源优势,盘活生态、文旅、康养、农业等相关产业要素,建设沿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互利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