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白如玉、细如发丝的面条排列整齐,如群瀑一般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美轮美奂……这是记者近日在夏县裴介镇墙下村看到的晾晒手工空心挂面的画面。 在一处农家院,记者见到了手工空心面传人之一的景双祥,他向记者演示了做空心挂面的操作流程。景师傅介绍,这种嚼劲足、口感好的空心挂面制作起来十分繁琐,如果有一道工序做不好,做出来的挂面口感就欠佳。他们从早上开始和面,边揉边加水,还加些盐使面更有筋道,待面和匀后,就要开始第一遍饧,1个小时左右,面饧好了要放在案板上摊平,再用刀切成粗长条,盘在大盆里,继续饧,这叫搓头遍条。等两个小时左右面第二次饧好了,再将每根切好的面条搓成手指粗,盘好在盘里进行第三次饧。待到次日凌晨3时,饧好的面条才能做成空心面。 空心面做成后,便要挂到外面晾晒。景师傅脸上掠过轻松的笑意:“只待面一晾干,就可以按尺寸切好、包把。”景师傅介绍,由于多次的饧面和揉搓,做出来的每根挂面都会形成针眼大小的空心,这种挂面俗称“空心挂面”。做挂面的一套工序要用20个小时,如此忙碌一天也只能加工一袋25公斤左右的面粉。 说起空心挂面的传承,景师傅感叹道,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自己的儿子在外打工也不愿学这门手艺。做挂面只能在冬天做,夏天天气热,面条饧得快容易黏,天冷时也要选择不刮风不下雪的日子,技术也要掌握好。 景师傅说,现如今做这种空心挂面的人越来越少,十多年前村里还有20来家,现在只有五六家了,而且都是年过半百的老年人在干,年轻人对这没兴趣。 本报记者 张俊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