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闯世界 我来护家园
——走近永济市正阳村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协会
本报记者 曹创威 周娅琴
永济市栲栳镇正阳村有1680口人,多半以上在外开饭店、做生意。虽然市场有风险,虽然父母幼儿皆留在家中,但这些游子们不管走多远心里都踏实。 为啥呢?因为村里有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协会! 近年来,永济市栲栳镇党委在各村倡导成立的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协会,不仅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除了创业难题和后顾之忧,而且走出了一条加强农村管理的新路子。
你创业,我垫资
2010年6月,去北京开饭店的路上,郭卫杰兜里揣了3000元。这是村里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协会资助他的创业启动资金。 2009年协会成立时,组织村里打工者筹集了两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基金,用于鼓励支持新的外出户、承担外出人员不可预知的风险急救,以3000元为扶持上限。当受助者渡过难关,再将钱返回协会。几年来,这笔钱已为11户村民解了燃眉之急。 让郭卫杰没想到的是,饭店租金开口就要两万元。一时凑不齐钱的他又想到了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协会。年前,趁着打工者纷纷回家过年,协会组织大家召开了一次座谈会,相互联络感情。郭卫杰记得,当时村里有300多户在北京开饭店,乡里乡亲总愿意救个急。几个电话,钱便很快从各处汇来,他的饭店如期开张。 “协会就像一条纽带,把我们这些在外人员连在了一起,相互扶持着有个照应,多好!”忆当初,郭卫杰感慨万千。 2011年冬,在外打工的郭峰回家探亲,骑摩托车前往永济市区办事时,不小心连人带车掉下了桥,左腿粉碎性骨折。协会得知后,当即送了1000元到医院。 村里在北京打工的人较多,过完年赶上春运,很多人买不上车票。为此,协会与汽运公司联系,从正月初八到二十,正阳直达北京的大巴车就候在村口,每天一趟,准时出发。
你外出,我看娃
走进正阳村幼儿园,5间教室宽敞明亮,孩子们虽已放假,但院中的彩墙滑梯似乎仍洋溢着快乐。这座投资50万元、兴建于2009年的幼儿园,是村民们的希望之所在。 “年轻人都出去了,多是老人带孩子,没幼儿园,娃得送到镇上读寄宿学校,谁也不放心。”在村党支部书记郭全全看来,幼儿园不只给孩子一个乐园,更是给在外父母一个心安。 为更好地照顾孩子,该村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协会下设留守妇女儿童之家,为孩子们建立跟踪档案,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定期举办象棋、篮球比赛等文娱活动。同时,开设“第二家长”培训班,通过举办爷爷奶奶课堂,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协会的每位成员还与外出务工家庭成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协会负责人、村党支部副书记郭廷祥的帮扶对象,是隔壁家上小学的林江。有段时间,他发现林江家的灯很晚都亮着,有时甚至通宵不关。后来得知林江迷上了网络。郭廷祥便多次找孩子沟通交流,把小林江的心思重新拉回到学习上。 2011年3月,在永济市区读小学3年级的付欣,晚上睡觉时不小心从上铺摔下来,导致右肩膀骨裂。第二天一早,听说手术费还差2000元,协会第一时间把钱送到了付欣的爷爷奶奶手中。 8岁的小汪哲在校丢了生活费,奶奶一时拿不出钱,又联系不上在外的父母,孩子便主动找到协会寻求帮助。 正如留守妇女儿童之家负责人王惠萍所言:“协会已成为村里所有留守儿童共同的家。”
你打工,我管家
夏收时节,可忙坏了第7居民组组长付跟元。组里有近10户人家只有老人孩子,不能不管。他便组织“硕果仅存”的几个青壮年分头帮忙。这家得候在地头帮装麦子,那家的麦子要帮着拉到邻村卖了,他开着三轮车一天十几趟地跑。 晚上,心里过意不去的老人提着鸡蛋送到了付跟元家,他哪里肯收下:“以前咱在外面,农活都是邻里帮着干,现在咱回来了,咋能不管别人呢?” 翻开正阳村留守妇女儿童帮扶登记表,帮摘棉花,帮收玉米,帮浇地,比比皆是。当初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协会以居民组为单位划分的农活帮扶队,如今在该村已成自主组合。 家长里短,难免有个磕磕碰碰。2009年7月,留守妇女赵某就来协会讨公道,称邻居盖新房多占了她家一块地。郭廷祥和同事带着工具当着双方当事人的面,重新丈量了土地,又反复与两家座谈,一场纠纷化为无形。 协会还与镇卫生院配合,定期对留守人员统一进行体检,向其宣讲健康知识;成立舞蹈培训班,鼓励留守妇女积极参加文艺活动;成立了巡逻队,冬季24小时不间断巡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