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处处展新颜 ——夏县水头村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扫描 本报 孙 雄 初夏时节的夏县水头镇水头村,一派勃勃生机。行走在小巷中,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错落于绿树鲜花之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别样景致。 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水头村坚持“三三五”机制,强引领、激活力、增福祉,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实现了基层组织大作为、产业发展大变样、村风民风大提升、村容村貌大改善。 改善环境,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村里道路平整,水电气齐全,俺老百姓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民们说起现在的日子来一脸的惬意,“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水头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打造“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康养智慧型田园综合体为目标,突出“路、水、暖、气、电、数、链、废”八大重点,投资2108万元,强力推进东街污水管网建设、东街街巷设施提升、高标准绿化提升等“三治四化”7个方面10个工程。目前,街巷道亮化工程、北堡街巷设施提升工程、通道和生态驿站绿化建设工程已经完成,东街污水管网建设、南关街道拓宽改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工程正在施工。 水头村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持续推进“五改”工程:改路,拆房1000间,打通街巷30条,硬化街巷道30公里,并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改水,铺设供水管道30公里,户户通自来水;建设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道10公里,主街道排水全覆盖。改能,煤改气1400户,实现农户清洁能源取暖做饭全覆盖。改房,建设7个70栋能够容纳1300户的单元楼小区,全村三分之一的群众住进小区。改厕,按照标准改造水冲式厕所500座,并接入镇区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休闲凉亭,水清路畅,花木环绕,翠竹鸣鸟……优美亮丽的人居环境不仅为百姓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也拉近了居民邻里关系,真正成为百姓身边带不走的“民心工程”。 做优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力 只有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水头村围绕乡村振兴五大目标,做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篇文章。 在集体经济上,水头村一方面发挥区位优势,盘活闲置土地,高标准建设商贸门面房租售,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发展花卉种植产业500亩,实现涵养生态、美化乡村与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多赢格局。在群众增收上,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整合项目资金,完善乡村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发展壮大蔬菜、西瓜产业;举办馒头文化节,搭建蒸馍产业学习交流平台,扩大蒸馍产业队伍。同时,利用镇区优势,对1000余人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实用技术技能,人均年纯收入超5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该村立足自身优势与特点,打通更多转化通道,成立馒头协会,注册“夏都馒头”商标,设置统一标识,发展经纪人队伍,引进现代馒头加工设施,承办夏县馒头文化节。目前,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人均年收入超10万元。成立西庄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村南建设占地千亩有机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到路、林、渠、田、井、电、网全配套,是运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主要集散地,亩纯收入两万元;在村东依托大运二级路,建设2000亩优质大棚西瓜现代产业园,注册了“夏乐西瓜”商标和“三品一标”认证,每个西瓜都有溯源二维码,产品辐射全国各地,亩纯收入两万元;成立晋雪种植等专业合作社,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