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犬吠豫秦晋,浪激沙翻洛渭黄。芮城,既有黄河母亲河的雄浑博大,又有西侯度圣火的历史悠远;既有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动人传说,又有舜耕历山、大禹治水的人文胜迹;既有道教祖庭永乐宫的道风画韵,又有佛教祖庭寿圣寺的佛光禅音;既是运城市数一数二的文物大县,又是运城市唯一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大河欢歌,鲤鱼摇金。6月20日至7月1日,2022芮城黄河鲤鱼节成功举办。这是该县深挖黄河文化,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改革,加快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构建“山河联动,以文兴旅”产业新格局,叫响“大河仙境·风度芮城”文旅品牌,推动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 热爱芮城,共谋发展。今年以来,芮城县委、县政府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和中条山沿山公路,着力推进“文旅+”融合改革,加快推动项目、交通、农业、工业、研学、体育、康养等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构建了“山河联动,以文兴旅”的产业新格局,叫响了“大河仙境·风度芮城”的文旅品牌。 ——“文旅+项目”融合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五条绿色走廊”的战略部署,以项目建设带动全局发展,谋划建设“基础设施、民宿康养、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四大类项目。其中,基础设施类有黄河湿地保护示范区、黄河流域芮城段水质保护、芮城移动5G网络建设等8个项目,民宿康养类有运城市黄河金三角康复养老项目、大禹渡禹王台太空舱等10个项目,文化旅游类有西侯度考古遗址公园、风陵渡旅游度假区等15个项目,美丽乡村类有古魏镇太安村、南磑镇大禹渡村、大王镇南辿村等7个建设试点项目。 ——“文旅+交通”融合发展。立足“四横二十一纵”交通网络体系,把县域内64公里国道、46公里省道、249公里县道和325公里乡道打造成景观大道,串联起城区—景区—乡村,实现了交通旅游化。高标准建设93.4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宜游宜购”的风景廊道,构筑起山河联动、文旅融合、城乡一体、景村一体的发展新格局,让游客在道路行进中了解沿途历史文化,感受绿水青山的生态美景。 ——“文旅+农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小镇,乡村旅游综合体等新业态。依托芮城苹果、屯屯枣、花椒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举办产品推介、旅游体验活动,以采摘园、农家乐和生态养殖等项目,推进旅游名镇和特色村建设,吸纳贫困村民就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文旅+工业”融合发展。创造性地将代表新型能源、先进科技的国家光伏领跑技术基地转化为“创意观光+科普研学+生态休闲”的观光场景,在场区周边建成凉亭、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公厕等20余处硬件设施。为进一步发挥观景效应,将电站场区向公园化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价值。全面推进“农林光互补”模式,发展种植油牡丹14000亩,亩产收益在4000元左右。同时,光伏基地几乎贯穿全县东西,串联了西侯度、九峰山、百梯山及王山等重要景区,连接了新能源展厅、烈士陵园、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等,内有光伏美景,北有条山风光,南有永乐宫壁画,形成一条特色鲜明、设施齐全、路线科学、服务周到的中条山光伏经济旅游带。 ——“文旅+研学”融合发展。依托县域内东部、中部、西部优势资源,创新性开辟3条主题线路,即东部红色之旅、中部“五朝古建不断代”研学之旅、西部徒步内经之旅,实现了贯通山河的全域联动。常态化开展永乐宫研学体验活动,吸引广大中小学生参观文物、感悟搬迁、临摹壁画、搭建斗拱、体验碑拓,学习工匠品质,弘扬永乐精神。 ——“文旅+体育”融合发展。依托圣天湖、西侯度、大禹渡等特色景区,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休闲产业。圣天湖作为全国首批运动休闲小镇,以户外体育竞技、游乐体验为核心,组织开展山地自行车、全民健康跑、全国钓鱼大赛、横渡黄河、龙舟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健身运动,每年吸引两万余名专业体育人士前来竞技体验,形成融健身观光、运动体验、休闲度假和体育赛事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