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上线了社区疫情防控等级管理系统,通过社区防疫诊断,查找基层治理短板,从而实现精准施策。 情况不同 应对措施各异 石科院西门的大喇叭循环播放着社区防疫的最新通知。“看起来有点‘土’,但对老年人特别实用。”石科院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淑珍表示,石科院社区属于典型的单位大院,人员相对稳定,但老龄人口居多,如果只是把通知打印出来贴墙上,未必都能看得清楚,因此特意用上大喇叭。 但一墙之隔的富润社区却面临不同的挑战。“我们这里流动人口比例较高,每天都有不少人返京。”富润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俊华。 “街道总共29个社区,情况各不相同,不能盲目‘一刀切’。”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表示,只有针对各个社区乃至各个小区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才能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技术上新 了解社区短板 受街道委托,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张佳鑫带领团队成员研发上线学院路街道社区疫情防控管理系统。 “系统会依据社区人口总数、居家观察人数等9大类37个小类指标计算出疫情指数,进而划分为五个风险等级对应着色。选择具体社区或小区,还可以查看流动人口比例、值守人员比例和群防群治比例等情况,便于随时了解社区短板。”张佳鑫表示,截至目前,系统已经收集相关数据超过18730条,覆盖街道全部29个社区、85个小区,相关数据还会继续动态更新。 问卷诊断 建群在线支招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北京市委党校教师谈小燕对29个社区的212名社区工作者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身心状态和具体需求等,从而形成社区防疫诊断报告。谈小燕表示,通过诊断,发现社区工作者既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和慰藉,也需要技能方面的帮助。如今,面向学院路街道社区工作者建立的“谈一谈吧”微信群已经登场。 每天晚上,谈小燕等多名专家都将在线支招。“无论地图还是问卷,本身都是一个摸底和反思的过程。”冯志明表示,疫情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难得考验,可以借此机会查漏补缺,由被动防疫到主动出击,等到疫情结束后,也能将精准服务常态化。(记者 宗媛媛) |